热点文章
 

科普角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普角>>正文
《证类本草》简介
2016-04-11 09:43 钟国跃 

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保留完整的本草专著。北宋·唐慎微以《嘉祐本草》和《本草图经》为基础,参考大量医药文献及文史古籍编撰、增订,于宋元符3年(A.D.1100年)成稿,但限于当时条件,唐慎微个人无法刊刻。直至大观二年(A.D.1108年)由仁和县尉艾晟校正后,始以《经史证类大观本草》之名得以刊行。

《证类本草》分二部、30卷。在内容上,转录释注了前代重要本草著作的序文、序例、凡例、药物炮制、药性理论、方剂组成、各种病证的常用药物,以及配伍禁忌等,基本上反映了宋以前用药理论的渊源、发展与各家学术论点;收载药物1746种,药物按石、草、木、兽、果、米、菜、“本经外类”和“有名未用药类”等共10部、2类;各药记述内容包括正名、别名、性味、毒性、药效、主治、产地、形态、采制、炮炙法以及单方、药论、史料、医案等;各药后附方3000余首、方论1000余条。在编撰体例上,凡《本草图经》药图均列于药物之前;正文部分采用大、小字,黑、白字,引文原著书名缩写,注以“唐附”、“今附”、“新补”等字样,准确标示了各部内容的出处。

《证类本草》,在编撰中引录各种经史方书247种,忠实地保留了宋代及其以前的重要本草、方书等的全部、主要或大部分内容,“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,垂之千古,不致沦没,皆其功也”(李时珍言);在内容上几乎囊括了北宋以前的本草精华,还旁征博引汇集了经史、地志、诗赋、佛道藏书的医药知识,丰富了本草内容,其药物的名称、图形、论述、验方紧密结合的特色,为后世本草著作的编写提供了范例;在体例上科学严谨,出处明确,为后世考察古本草发展,辑佚古医方、本草书,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来源。

《证类本草》把宋代本草学术推向了新的高峰,并成为《本草纲目》的蓝本,在本草史上占有极为重要、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,直至《本草纲目》问世前的500年间,在本草学领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,并远传至日本、朝鲜。英人李约瑟博士在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称赞该书的某些版本“要比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”。

关闭窗口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| 邮编:330004 
  版权所有: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 | 赣ICP备1300595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