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文章
 

科普角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普角>>正文
《新修本草》简介
2016-04-08 15:28  

《新修本草》又称《唐本草》,系唐高宗李治下诏,组织医官、儒臣20余人,由苏敬主篡的大型综合性本草著作,成书于唐显庆四年(A.D.659年)。因系由政府编修并颁布,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药典。原书已无完帙,仅存近代发现的两类唐人手抄残卷,一为日本收藏的旧钞残卷,另一类为敦煌残卷(1907和1908年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孟盗走,现分别存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、法国巴黎图书馆),现已有多种据后世本草中引文的辑复本。

《新修本草》以《本草经集注》为基础修订、增补而成,分本草正文、《药图》、《图经》三部分,计53卷,共收载药物850种,其中唐代新增药物115种,包括有安息香、龙脑香、胡椒、诃黎勒等部分外来药物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。正文中对每种药物记述了性、味、良毒,主治及用法、别名、产地等,并简述其形态;《药图》系由朝廷下诏全国,征集各地药物,按形描绘的彩图;《图经》则记述《药图》中药物的形态、产地、采集及炮制,其记载内容成为后世直至现代中药专著的范本。在药物分类上,较《本草经集注》新增虫、鱼类,共计9类。在编撰体例上,《神农本草经》文朱书、《名医别录》文墨书,以“谨案”附记增修意见,新增药物在正文末注以“新附”以示区别,以保持旧文原貌,尊重传统,宋以后本草多数继承了这种编纂形式,对本草文献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《新修本草》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,颁行后迅速传播至全国,被唐朝廷列为医学生必修课目,流传300余年而不衰,并成为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诸官修本草的蓝本。该书流传到日本、朝鲜等国,也成为这些国家学习本草的法定教材(日本古书《延喜式》中即有“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”的记载),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

(钟国跃 撰稿)

关闭窗口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| 邮编:330004 
  版权所有: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 | 赣ICP备1300595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