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文章
 

科普角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普角>>正文
《救荒本草》简介
2016-04-11 09:45 钟国跃 

我国第一部以救荒为主题的本草著作。明·朱橚编撰,于永乐四年(A.D.1406年)刊行,但原书已佚,现存做早刊本为嘉靖四年(A.D.1525年)山西太原刻本。朱橚系朱元璋第五子,封周王,死后谥定,故《明史·艺文志》对该书题"周定王撰"(《本草纲目》和《农政全书》误为“周宪王撰”)。

《救荒本草》全书分上、下卷,主要收录了以救饥、度荒为目的的植物414种,其中新增有270种以往本草中所未记载的植物,多数为野菜,主要介绍了每种植物的名称、产地、性质及烹调方法,每种并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。由于收载的植物中有出自于之前本草中记载的药物138种,故部分种类也包括有“治病”项,并记载了一些种类的民间用药经验。书中记录的植物除米谷、豆类、瓜果、蔬菜等可供日常食用的种类外,也包括了一些日常不食用,甚至有毒的植物,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除味去毒而供食用,如罂粟科有毒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.,可“采叶和净土,连土浸一宿,换水淘洗净,盐调食”,即是以净土吸附而消除其有毒物质。

《救荒本草》正如李濂在《〈救荒本草〉序》中所言“或遇荒岁,按图而求之,随地皆有,无艰得者,苟如法采食,可以活命,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”,不仅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,对今天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参考价值。该书在编撰时,系将各种植物种植于园内生长,细心观察记录、绘图,其内容真实有据;同时收集了不少经济植物和开封、河南北部、山西南部太行山、嵩山等地的地方特色植物。其内容也被之后的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等收录,为后世应用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(Bernard E. Read)将本书译成英文,上世纪40年代日本出版的食用植物书籍中仍引用有该书的内容。美国植物学家李德(A.S.Lead)在《植物学简史》(1972)中赞誉《救荒本草》绘图精细,超过当时欧洲的水平。

关闭窗口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| 邮编:330004 
  版权所有: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 | 赣ICP备13005956号